视频自我建模技术的操作指南
VSM技术的操作指南
视频自我建模(Video Self-Modeling,简称VSM)是一种以自闭症儿童自身为主角,通过引导儿童产生更好表现的基础上,运用视频录制和编辑技术,使视频具备描绘儿童当前技能中以前没有掌握的技能(即目标技能)的图像功能,以促进自闭症儿童达到目标技能的干预技术。
VSM在操作层面包括六个步骤,操作流程大致如下:
准备录像工具→确认目标行为→制作故事板→确认如何制作视频→编辑视频→观看视频
第一步:准备录像工具
现代科技的发展不再像二十年前,需要专门大块头的录像机,不管是监控还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都拥有着清晰度不错的摄像头。因此可以选择监控、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专门的其他录像工具;
第二步:确认目标行为
训练师必须明确儿童的训练内容以及目标,首先要确认训练内容,然后根据训练内容进行目标分解,最后确认要训练的目标行为。其中目标行为的确认与常规的行为干预中目标行为的确认并无本质不同,过难的目标行为不管采用什么技术恐怕都难以达到,而过于容易的目标行为意义不大。
第三步:制作故事板
制作故事板是VSM方法最有特色的操作步骤。当主训师确认了目标行为后,需要先根据要达成该目标的任务,在大脑中作出想象,假想实现该目标任务的具体场景,然后分解要录制的视频场景。紧接着主训师根据场景,用简笔画来将整个训练过程制作成故事板。最后再确认是否需要旁述。
举个例子:
比如要教导自闭症儿童遵循起床→上学的流程,或者将整个流程中某一个行为(例如独立穿衣服)作为目标行为,都可以制作以下的故事板:
第四步:确认如何制作视频
制作好故事板后,接下去就是考虑录制视频的问题了。而录制视频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考虑如何最后在视频中让儿童呈现出他还不能做到的行为,这是整个方法学的关键。
那如何能在录制过程中引导儿童产生目标行为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 角色扮演
如果儿童的目标行为要求出现的场景是相对难以实现的,或者在现实中难以及时录像的,可以在分解了场景后,制定了故事板后,刻意为儿童创造故事板中的场景,并让儿童进行角色扮演。
比如说早上起床后要刷牙的行为(目标行为:刷牙的过程),现实中主训师很难在早上刚起床就到儿童家里去录制这样的视频,但是可以在任意时候到儿童的家里,让儿童假装刚起床去刷牙,然后进行录制。
- 模仿
某些行为虽然儿童自发难以做到,但通过模仿可以做到的,主训师可以让儿童模仿产生,然后在视频编辑的过程中去除模仿的过程即可。
比如说儿童能模仿词组,但自发的语言只有单词。如果目标行为是教导儿童能主动表达“红色的苹果”,主训师便可以利用儿童的模仿能力,让儿童模仿“红色的评估”,然后录制下来,后期视频编辑时将模仿的过程去除掉。
3、引导
某些社交性行为,可以通过友伴或者成人引导儿童产生,然后录像,最后去除引导过程。
比如说“过马路要牵着大人的手”这样一个目标行为,虽然儿童还不能主动做到,但成人可以引导儿童牵着大人的手,然后录像,最后去除引导的过程即可。
4、捕捉
如果目标行为是儿童偶尔能够做到的,只是做到的频率太低而已,那么便可以采用捕捉的方式。简而言之,时刻留意儿童是否产生目标行为,一旦儿童产生了目标行为,即刻录制下来。
比如说儿童偶尔能出现主动向他人打招呼的行为,但频率过低。那么便在每个早上到达训练中心时提前准备好录制的工具,捕捉儿童某次主动打招呼的行为便可。
“在引导儿童产生目标行为的过程中,对于存在但频率低的行为,主训师尽可能采用捕捉的方式,而未能产生的行为可以根据场景分解后,选择最合适的方法。”睿宝武汉中心吴亚玲主任作为睿宝最早使用VSM的技术人员,对此颇有体会。
第五步:编辑视频
录制好视频后,紧接着便是要导出视频,同时选择视频编辑软件。现在IT行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不少的可免费使用的视频编辑软件,主训师选择一个简单好用的使用便可。编辑的过程主要是剪切掉视频中各种辅助或无效部分,页面过渡采用溶解或褪去。此外还要确认是否有导言、旁述以及结尾的奖励性影像。
第六步:观看视频
一般视频的长度在2-3分钟,最多不超过5分钟。过长的视频儿童容易分神,过短的视频又很难存储下完整的场景信息。在儿童观看环境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观看环境的低干扰性。
一般观看视频的时间为训练前观看1-2次,然后每日非训练时间观看多次。
参考资料:
Tom Buggey.Seeing Is Believing. Woodbine House.2009-4-13.ISBN: 9781890627881.
共有 0 条评论